金秋九月,我们学校迎来了一批批的新生力量。对于新同学的到来,原本热闹的校园更加的热闹了起来。
而作为大三学子的我,今年主动承担了迎接新生的工作。从报名之日开始,我的心情紧张而又期待。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报到之日,就在今天。
我们从6点起床,7点开始准备。当我们从寝室门走出来到教学楼的路上,家长们都开始陆陆续续的在校园里等待了。等所有的准备工作准备完毕,已经开始人山人海了。那时才7点36,已经有家长开始询问几点开始报到了。新生报到8点开始,我们为家长准备了休息区,可没人想去休息,都在指定的报到点开始排队了。
我和我的小伙伴面对着这么多的家长和学生,我们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过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8点,我们正准备收新生材料,扫码组说得先用录取通知书扫码之后才能得到报道单,然后再进行报到。学生和家长一听,就纷纷赶往扫码组,顿时我就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新生和家长扫完码之后,拿着报道单前来登记。刚开始我和我的小伙伴忙得不知所措。谁收什么,谁登记,弄得一塌糊涂。我们都开始有点埋怨对方,但经过四五个新生之后,我们就变得得心应手起来,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在所有新生报道完之后,已经是晚上7点了。在这将近13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家长,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溺爱。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个女孩子,大概是黑龙江的吧。她来报道时,她的家长就来了5个人。5个人围着她,帮她报道,帮她去分寝室号,我瞬间就想到了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以及学生杀老师事件。这样的孩子能接受打击么?在打击面前她能够勇敢的面对么?我不禁担忧起来。
在过了几分钟之后,又有另一个男孩子来报道。他戴着墨镜,一身的打扮很非主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不是来读书的,而是来蹲茶馆的。而在忙完之后,我在回宿舍的楼上遇见了一对父女。父亲的肩上扛着大袋子,手里拎着行李箱,而女儿手里无任何东西,走在父亲前面,很高傲的样子,似乎那不是她的父亲,而是她的奴仆。我看不下去,就为她父亲提了袋子。送到住的楼层,我就放下行李默默地走了。
我上楼时不禁在想,究竟是孩子是温室的花朵,还是父母是滋润孩子的慢性毒药。如果中国的孩子全靠这样的方式来教育,那么50年后的中国人民是怎样的?100年之后又是怎样的?家长这样的娇惯孩子究竟是对还是错?而当有时谈及孩子不应娇惯时,得到的回应却是我有的是钱,那么这时钱成为了救赎还是葬送的孩子的毒药?
我个人认为现当今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占40%,而社会教育占20%,学校教育占40%。之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占的比重一样那是因为一个人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的学校教育也不成问题。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二者间有了良好的基础,再面对社会上的问题即使会有所慌张,但仍然会撑着应对。而这时的孩子在面对社会教育时也就如鱼得水了。